50年风雨历程,50年辉煌创业。常州公交在1960年至今的50年间,在机遇与挑战中挥写了一段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的拼搏创业发展史!
1960年5月,常州公交成立之初,仅有线路4条,营运车12辆,年运营里程63.7万公里,年客运量538万人次,员工82名。50年来,常州公交通过优化线网、科技创新、提升服务、追求环保、完善设施、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,努力实践“真情服务乘客,真诚奉献社会”的企业宗旨;特别是近5年来,常州市委、市政府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,常州公交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如今,常州公交已拥有线路163条,营运车2632辆,年运营里程14980万公里,年客运量近4亿人次,员工近6000名。
一串串数据见证了常州公交天翻地覆、日新月异的变化;一个个荣誉见证了常州公交的辉煌历史和创新发展。常州市荣获了“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”荣誉称号。常州公交获得了“中国城市公交科技创新优秀企业”、“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优秀企业”、“中国绿色公交优秀贡献企业奖”等很多荣誉称号。
公交线路
从4条到163条
不仅城里四通八达,而且乡下村村通车
1960年5月,常州公交成立之初,仅有线路4条,年运营里程63.7万公里。50年后的今天,常州公交已拥有线路163条,年运营里程14980万公里!
公交线路不仅在常州市区1872平方公里的范围全面覆盖,而且在全国率先形成大容量、高品质的快速公交骨干网络。2008年1月1日,BRT一号线正式开通;4月18日,一号线全线贯通;5月8日,“一主三支”组合模式完全形成。2009年5月1日,连接常州东西城区、全长22公里的快速公交二号线主线正式通车,支线车、区间车随后也正式开通运营。由此,常州快速公交客运走廊正式形成。2010年元旦,快速公交又一新成员——环1路半环线通车。
在做好线网优化的同时,常州公交还努力实现“村村通公交”目标。到2010年5月,我市全部实现行政村“村村通公交”的目标。
公交车辆
从12辆到2632辆
不仅有量的增长,而且以绿色环保为追求
1960年常州公交成立之初,只有12辆营运车辆。今天,常州公交已拥有营运车2632辆,空调车比例已经提高到近70%!
我市为营造舒适的公交环境,不断加大投入,加快更新车辆,提高档次,使市民乘坐更感舒适;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公交配套设施建设,适应公交快速发展需要。2009年,在已实现市区公交线路空调化运营的基础上,常州公交先后更新购置新型空调公交车314辆,并且开始步入柴油车时代。
常州公交积极尝试使用天然气清洁燃料,到2009年底,“汽改气”(即汽油车改天然气车)车辆达到449辆,天然气环保公交车保有量达到514辆,占公司运营车辆数的20.56%。同时,新购车辆全部要求达到国Ⅲ以上排放标准,在行业内处于先进水平,且荣获“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优秀企业”和“中国绿色公交优秀贡献企业”称号。
图表看发展
公交五十年运营车辆变化柱状图
公交客流
从每天1.47万人次
到100万人次
不仅出行便捷,而且票价降低
1960年,常州公交的年客流量才538万人次,平均每天1.47万人次;如今,每天的公交客流量已达100万人次,一年公交客流量已达4亿人次。
公交客流的飞速增长,来自公交优先发展战略。2007年以来,我市积极贯彻国家低票价政策,通过降低公交票价减轻市民出行负担,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降低公交票价的城市。
低价舒适的公交服务,吸引了大量客流,极大激发了公交乘客的办卡热情。到2009年底,公交IC卡总量已达92万多张,市民刷卡乘坐公交的比例已达57%左右,公司的155条线路中,刷卡优惠乘车线路已达到140条。
公交票价优惠政策的实施,大大减少了市民公交出行支出。全市实施公交低票价政策以来,政府累计已让利市民6.69亿元。其中,2007年让利市民1亿元,2008年让利市民2.43亿元,2009年让利市民3.26亿元。
公交队伍
从82人到6000人
不仅队伍壮大,而且劳模辈出
常州公交的发展离不开公交员工的共同努力。常州公交从50年前的82名员工,到今天已经壮大成近6000人的队伍。每天,奋战在一线的公交员工都迎着晨曦出门,踏着月色归家。他们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任劳任怨,确保城市公交的正常运营。
一代又一代敬业爱岗、勇于奉献的公交员工,用他们的实际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骄人业绩。常州公交被称为“劳模的摇篮”,培养了邵开成、刘建英、戴建红等13名全国、省(部)级、市级劳模。常州公交还涌现了江苏省“巾帼文明岗”公交服务中心;全国“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”16路公交线;全国“巾帼文明岗”B12线(原26路线);全国“青年文明号”、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状”获得者B2线(原3路线)。